經過各種技術發展所引起歷經三千多年的身體空間延伸,西方社會目前,在約略一世紀間的電子時代裡,正面臨著內爆(imploding)的情形。

過去的機械時代裡,我們將我們的身體延伸至空間中。在電子時代,我們把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延伸為一個全球性的系統,在這個系統裡,我們廢棄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讓技術模擬意識,並將我們的意識延伸至整個人體的社會中。

這樣的時代有以下種種的特徵:
1. 由於中樞神經和意識的延展,把人與人牽連在一起。因此在電子的人們,不再像機械時代的西方人冷漠超然,而是深度地參與人和人之間的每個行動。
2. 地球在電子時代愈縮愈小,變得就像村落一樣。所有的社會與政治活動急速內縮,人類的責任和知覺也隨之愈來愈強烈。
3. 電子時代完全不用在意任何「觀點」而是一個涵括性的影像。同時電子時代的人們都被強迫承諾和參與。
作者欲透過這本書找到一樣電子時代最終和諧的信念。因此作者在書中發展了幾樣重要的論點。


一、 媒體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傳播工具是我們意志的延伸,傳播科技對我們和對社會的影響是由於一樣新的尺度所造成。這種新的尺度是由新的科技和我們的意識延伸來引進到我們的生活事務中。也就是,新的傳播工具的發明,會控制且塑造人際聯繫與活動的規模和形式。例如鐵軌發明創造新的城市類型。
往往我們過於重視「內容」而忽略了媒體的重要性。而「內容」本身也是種媒體。例如電影的「內容」,是一部小說和劇本。書寫和印刷的「內容」則是言語。「言語」和「小說」皆是媒體。
在每個時代中,因為使用媒體的不同,造成了人際關係和社會型態的不同。
在部落時代中,口語作為傳播媒介,使得「聽覺」感官成為最重要的接收方式。
文字時代,文字將抽像化為視覺符號,「視覺」取代「聽覺」成為重要的接收媒介。
機械時代,片段化及中央化和連貫的程序為此一時代的特色,人們對社會事務和人際聯繫保持著超然冷漠的態度。
電子時代則打破序列,強調同時出現,片段化被轉移成對全面場域的注意。
由此可見媒介即訊息,媒介在人類社會文化變遷中扮演重要角色,內容僅是次要。

二、 冷媒及熱媒(Media Hot and Cold)
麥克魯漢將媒體分為冷媒和熱媒,冷媒意謂著低解析度的媒體,即其提供了很少的視覺資訊。熱媒則是高解析度的媒體,其含有豐富的資訊性。然而就觀眾而言,熱媒體參與度低,冷媒體的參與度和觀眾完成補足的程度高。例如,電話和收音機來比較,電話為冷媒體,收音機為熱媒體。
熱型式的媒介會造成排除,冷型式的媒介則會涵括既有的媒介。同時熱媒介也會崩壞社會既有的文化形式。冷媒介則透過「壓抑」和「忘卻」促發被「學習」和被「吸收」。

三、 過熱媒體的逆反(Reversal of the Overheated Medium)
當熱媒體過熱的時候,會產生逆反的現象。
逆反的現象在於,將真實變成幻想,將東方變為西方。機械時代的加速到電子形式時,就使得「外爆」便成為「內爆」(例如,過熱的印刷媒體發生逆反)。世界上的每個人因為電子時代,而創造出人與人生活極度親近的事實。
此外,任何媒體或結構中都會發生系統突然變成另外一種系統,或者是突破疆界的情形。像是鄉村從工作的地方變為休息的地方,都市則成為工作的地方。
任何系統(媒體)的突破,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與另一個系統(媒體)產生撞擊而結合。(由此可以窺見數位匯流的影子)
因此,當媒體持續過熱時,將與另一系統產生交配,近而突破原本的系統造成逆反。

感想:
閱讀麥克魯漢的文章,不禁驚嘆其對媒體發展的敏感度以及對未來趨勢的遠見。麥克魯漢「媒體即訊息」的觀點正可解釋數位時代,網路媒體對網路時代居民人際關係、社會形式帶來的衝擊。

而網路時代比電子時代更能延伸人類的中樞神經,消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且更徹底地廢棄時間和空間。網路時代的內爆愈來愈明顯也愈來愈快。
但,網路時代究竟算是電子時代的延續或者將造成電子時代的崩解?以及,網路的性質究竟該歸類為冷媒或者是熱媒,是在閱讀本篇文章所聯想到的基本問題。
一般而言,網路時代是電子時代的延續而非扮演電子時代的取代品,但網路時代的確也造成了電子時代所沒有的逆反。例如讀者從接收的角色轉成積極參與的角色。
至於網路是冷媒或者是熱媒?一般而言,我們將網路當作冷媒,但是網路上的視覺資訊也有很高的豐富度。而隨著網路時代繼續發展,網路是否可能由冷轉為熱,最後產生逆反?麥克魯漢的預言和觀察僅在於「再部落」化而已,但之後的發展是如何呢?會繼續逆反或者停滯?是我們需要積極參與思考及觀察的。

賣顆滷蛋被之後的學者和社會學家歸類為科技決定論者,然而在此,學生要提出一些辯證和意見,賣顆滷蛋雖然強調科技的形式,但卻也強調著部落文化和口語文化中的精神,這是他對未來電子時代社會的一種期望和努力的目標,比照著資本主義集團化的印刷時代,賣顆滷蛋的觀點也充滿了一些批判的精神。

雖然賣顆滷蛋認為需要注重科技的形式而跳脫內容,但他仍然關注內容,例如廣播因為傳遞希特勒的發表而成為熱的媒介,有些學者認為賣顆滷蛋的熱媒和冷媒觀點十分紛亂,無法套用於現今,但賣顆滷蛋仍是用他的邏輯形式,希望能為電器時代找出通則,而他的重點著重於媒體,並且所有的內容也都是由媒體構成。因此我們不能從往昔由內容的角度推敲媒介,而需要用媒介的角度綜觀所有事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