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轉載自傳學鬥電子報163期


狡兔多窟──傳學鬥讀書會
何謂批判性傳播政治經濟學?

本週的讀書會是Mosco, V.著,馮建三,程宗明譯,民87,《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第一、二章。在這兩章當中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何謂政治經濟學?它的研究範圍是什麼?

許多人對政治經濟學有一個刻板印象,認為它只專門研究產權結構對傳播活動所造成的影響,又說政治經濟學其實是一個經濟決定的理論?這些誤解在本週的讀書會都有所釐清說明。

首先對於「經濟決定論」這一個概念,我們必須要以更具彈性的態度來看待,馬克思認為,每一件事情最終都會與經濟因素直接相關,而經濟決定是發生在最後關卡上(the last instance),進一步闡釋,對於事件的影響,經濟的力量是率先(the first instance)運作的,而非單一決定的,這是霍爾為馬克思尋求的解套解釋。必需強調的是,傳播政治經濟學是從「社會整體」的角度來思考社會事務,但經濟動態只是傳播活動發生的環境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因此經濟因素絕不可能為傳播活動的本質提供完整的解釋,還需配合政治、文化、權力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與解釋,方能竟其功。

另外還要區分的是,批判的政治經濟學與傳統的經濟學有所不同,這可以從四個面向來討論,分別是社會變遷與歷史、社會整體性、道德哲學,以及實踐。對於古典經濟學只把歷史當作背景並極力掃除這個因素,相對的政治經濟學其一特色就是歷史分析,透過對歷史過程的理解,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瞭解我們到每一個時代的歷史脈絡,因為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是,政治、經濟、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等力量的運動,其在歷史互動所帶動的社會變遷過程,而其動力則根源於社會──經濟的衝突。

另外,批判性政治經濟學假設在其研究的現象之外有一個真實世界存在,簡言之,理論的建構不只是屬於現象面的,還是應該是存在於真實世界中的。政治經濟學認為,理論上的推演與經驗上的證據,同等份量,理論與經驗的過程,是相互決定與相互建構的。因此,各種研究人類活動的社會議題,不應該是把人獨立出社會面向當作理論議題研究,也不是單純地尋求經驗上的通則,它不僅牽涉到結構與行動兩者之間的動態關係,也牽涉到社會的種種權力關係,如何相互構成,以致影響了資源的生產、分配與消費。政治經濟學分析因此具有多重決定的傾向,認為社會事實是理論與經驗相互建構的。

「哲學家只是描述這個世界,重點是改變它。」這馬克思的《費爾巴哈題綱》中聲稱,唯有透過實踐才是讓理論落實生根的方法,不論是古老的亞里士多德將實踐列入實務的學科之中,認為唯有透過實踐學習才能對智慧有所裨益,或到了阿圖塞也認為透過實踐才是成為一位有機知識份子,而才剛去世的法國學社會者布迪厄等,都是用身體力行的哲學在為自己的理論作實踐,而批判的政治經濟學者更是如此自許。

以傳學鬥一直以來關注的臺、華視公共化這一議題為例,許多人納悶在高喊台華視公共化的時候,為什麼不是中視或民視公共化呢?其原因就是考慮目前這些電視台的產權結構,以台視與華視的困難度為最低,但是看倌你會認為,為何無線電視台需要公共化呢?則是又考慮到無線電波是屬於全民的,因此需要讓其回歸到我們身上,讓我們全體公民近用這樣的頻道。這樣每一層思考都有考量到現實與理論之間的折衝,並在這之間我們企圖尋找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公共化不應該是一個海市蜃樓。以此公共化為例,政治經濟學在做的就是研究各國的電視制度,並加上本地的研究,然後尋找謀求理論與現實的交會點,並讓這樣的概念為之實踐。


Our Question

1、政治經濟學是否為經濟學的一種,又與古典經濟學有何不同?
2、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有何相通之處?
3、過程的研究是否應該可以把變項獨立,而不考慮其間的權力關係?
4、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是否以政治的控制為主要目標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an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