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開始,顏先生說明進入此行業大部分的因素是受父親影響,但在報考過程
中卻屢受挫折,不過憑著努力不懈的精神及運氣終於也考進了台視,開始了記者
這不一樣的生活型態。

  當上一名記者,最特別之處就在於記者能看到及體驗我們所不常見的事物,
像是眼見幻象2000在新竹空軍基地的試飛、中華商場的拆除......,
將這些具歷史意義的事件紀錄下來並呈現給觀眾。不過,媒體不過是將事件「再
現」在我們的眼前並且加深我們對事件的印象,而非完整的真實呈現。

  為了了解我們對媒體的印象,顏先生問了幾個問題,像是最印象深刻的電視
新聞?日前最引人注目的話題?對電視新聞的態度?電視新聞的影像吸引嗎?電
視新聞是真實嗎?每個同學心中一定都有著不同答案,隨著顏先生的一一解答,
大家心裡也都默默的有了共識。從目前全台開機率由35%下降到7%就可以明
顯看出民眾對電視新聞的不信任,或許就是因為近來電視新聞走向暴力、血腥、
八卦,新聞主管為求收視率而不擇手段的結果,只追求節目的收視率而忽略了新
聞品質及閱聽人的真正需求。在這種媒體互相競爭、惡性循環的生態下,仍是有
堅守自己的專業性原則的記者,像是因颱風天採訪而遭洪水沖走殉職的平宗正先
生,就是為了保護著機器而犧牲了自己,IFJ的「帶著報導,活著出來」也在
這不幸的事件發生後成了大家的採訪準則,媒體們也連署了《平宗正條款》以保
護記者們的生命安全,可見以往記者們的採訪過程是多麼的不受保障。

  另外,還提到了當年「腳尾飯事件」的真相,當初各家電視台都以獨家報導
的畫面來連續播報這件駭人聽聞的事件,但是後續發現,這一切都是王育誠操弄
媒體的手段,而作出一連串的假事件報導,事後媒體雖紛紛辯駁消息來源以撇清
立場,但不禁讓我們懷疑媒體能否堅守其公共服務的原則而不受他人控制、操弄
,從顏先生的演講中透露出這是一件長久的目標。

  當然,擔任記者多年的顏先生採訪經驗也是多如牛毛,從精選採訪影片中,
我們看到了拉丁舞法師、超齡小孩、似朱門恩怨的老人、農夫網拍買橋、家扶中
心培養出工程師......,每一個事件都有它特殊之處,除了是極端的題材
還充滿了許多人情味在裡頭,而顏先生常對事件作後續報導,像是週年採訪92
1受災戶及其新生兒的事件,不僅顏先生獲得了新聞,這對受訪人來說是一種被
重視的感覺,這就是身為一個記者的職責,不僅要報導事件,更要報導需要被關
心的事件,而不是一窩蜂的追求熱門話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往的電視作業流程也有所改變,像是SNG車的氾濫應
用,使得新聞往往沒經過查證就報導,同時也暴露出現場記者的臨場反應有待加
強,雖然即時報導是SNG的特色,但是相對帶來的負擔也是令人吃驚,像是在
915當天的SNG的衛星租用費,就高達兩億新台幣!是否真有此必要呢?另
外,香港媒體帶來的衝擊,也使得台灣媒體生態不得不有所改變。在今天,圖文
的報導比例已變為6:4,而八卦雜誌的封面似乎也成為當日新為媒體的重點。
這些負面影響眾所皆知,新聞媒體所能做的就是找出自己的定位,利用自己的特
色來跟報章雜誌有所區別,才能免於這惡性循環的劣質報導。

  綜合以上來看,鏡頭下的社會呈現大致有下列幾種分類:集體焦慮-犯罪新
聞讓人焦慮不安、政黨惡鬥新聞、二分法兩極化、充斥著誇大不實-媒體未經查
證報導,攸關媒體公信力、不勞而獲-一夜致富新聞、過度消費新聞充斥-錯誤
的價值觀、假事件-經過查證後不論對錯仍繼續報導、物化女性-矮化外籍配偶
、粗俗-用語及拍攝角度、挖人隱私、商品化的資訊充斥......,這些都
是現在媒體所呈現出來的,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新聞都是如此報導,還是有一些
關心社會弱勢、溫暖人心的報導,只是所佔篇幅比例偏少而已。不過,在公共服
務這點上,媒體至少仍有著共識,讓奧運轉播權給無線台,以照顧所有閱聽人的
權利。

  最後,顏先生也給想進入記者圈的同學一些意見,有用之不竭的熱誠及強烈
旺盛的興趣、好奇心是首要條件,在來就是對自我原則的堅守及廣結善緣,並且
要能忍受接踵而來的挫折及鍥而不捨的追蹤新聞,以濟弱扶傾、作社會正面教材
為目標,來重新燃起民眾對新聞媒體的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vianHuang 的頭像
    VivianHuang

    VivianHuang的部落格

    Vivian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